当前位置: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  微软 Surface | 电脑这么难用, 不是你的错, 反正它会消失

微软 Surface | 电脑这么难用, 不是你的错, 反正它会消失

时间:2017-06-01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微软 Surface

1991年《华尔街日报》莫博士的第一篇专栏

电脑这么难用,不是你的错。

1991年,《华尔街日报》开始连载一个聚焦「个人科技产品」的周更专栏。第一篇的开头,作者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就这样炮轰科技业,安慰被电脑搞得晕头转向的普通读者。

这句话成了他的标志性名言。

就在刚刚过去的 2017 年端午节前夕,他结束了近 30 年的职业科技记者生涯,更新了最后一篇博文,正式宣告退休了。

微软 Surface

「数码KOL」祖师爷莫博士

莫斯伯格——或者大家更熟悉的名字「莫博士」——仅凭一人之力,就创造了「科技记者」这个职业,定义了数码产品评测的写作范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元祖级「数码博主」或「数码 KOL」。

他在《华尔街日报》上每周登一篇科技专栏,以评测数码产品为主。每周三还回答读者来信。这一写,就是 26 年。

2004 年《连线》(Wired)杂志发表了一篇对莫博士的长篇特写,起了这样一个标题「The Kingmaker」——「点石成金手」。只要他对某款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给出好评,夸上两句,第二天该公司股价立刻上涨,产品不愁大卖。反之,如果他不喜欢某款产品,来一句「不值得购买」,就等于提前给产品判了死刑。

微软 Surface

初代 iPod 是莫博士最喜欢的数码产品之一

1970年就加入《华尔街日报》的莫博士家住华盛顿,拒绝搬到硅谷。于是硅谷的 CEO 和产品设计师们就像朝贡一般,一个礼拜又一个礼拜地飞去华盛顿,提心吊胆地给老爷子提前预览他们的最新产品。

嗯,听起来有点像科技圈的「时尚女魔头」Anna Wintour 是不是?

微软 Surface

「小乔呀,你就让让小盖么~乖哈」(设计台词)

除了证明「一篇数码评测能有多大的影响力」,莫博士最让人艳羡的,要数他和硅谷科技大佬们的深厚交情。他被誉为「最了解乔布斯 / 乔布斯最欣赏的科技记者」。

他和乔布斯交往长达14年。乔布斯先后共参加过 5 次 AllThingsD 网站主办的科技峰会,每年都是莫博士主持。他不止跟乔老爷「谈笑风生」,更难得地不受「现实扭曲立场」影响,能和这个出了名难缠的双鱼男过招,反驳、辩论、斗智斗勇。搞得定乔布斯,当然就没有他请不到的硅谷科技大佬。Yahoo、AOL、eBay、Google、Facebook……你数的过来的科技公司 CEO 都曾是莫博士的座上宾。

2007 年,莫博士让硅谷最出名的一对欢喜冤家乔布斯与盖茨同台接受采访,传为佳话。如今再也不会有这种场面了。

微软 Surface

2007年 D5 峰会上莫博士和乔布斯、盖茨同台(AllThingsD)

莫博士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是他永远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做独立判断。哪怕在乔布斯在世时,他也不认为苹果的产品都是完美的。他从来直言不讳。在被问到他是不是喜欢和科技界大佬斗嘴时,他说道:

我想,无论是评测产品,还是报道公司业绩,你要想把工作做好而不得罪他们是不可能的。这并不打紧,因为这就是你的工作。

——2014年,创办 ReCode 时接受 Bussiness Insider 采访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莫博士长年恪守最为严苛的从业道德。他从不接受任何科技公司赠与的数码产品或稿酬,也不持有他们的股票。这些产品要么借给他评测,事后归还;要么就是他自己或雇主掏钱,按市价采购。他发稿前从不和市场部卖广告的家伙们协调,也不会提前给相关厂商预览。他经常告诫前来「朝贡」的厂商,他不会提前告知会给出好评还是差评——甚至,都不一定会写。

《纽约客》杂志披露他可能是《华尔街日报》史上薪水最高的记者,年收入接近 100 万美元。这也在经济上让一个作者保有了真正的独立性。

微软 Surface

就算是莫博士最了解和欣赏的苹果,他也从不笔下留情,近两年来多次抨击 Cook 治下的苹果创新乏力:

「苹果就像是个电影制片厂……如果漫画英雄电影卖座,你可以不断出续集,iPhone 就是如此。……但观众不会只满足于续集。是时候换个题材,做一部新片了。」

「乔布斯如果还活着,恐怕不会喜欢 AirPods。一次充电连续使用时间还不够五小时,都撑不过一趟航班。」

微软 Surface

在退休前的最后一篇博文里,莫博士回顾了 PC 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留给大家的观点是:「总有一天,PC 会从我们的生活里彻底消失。」

他认为未来的「个人电脑」还存在,只是不再会是以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形态。未来的个人电脑会变成「情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你走进家里、走进办公室,无数个看不见的芯片和传感器悄无声息地计算着,给出你想要的结果、帮你完成你甚至没开口说出的任务。

有点科幻,是不是?

微软 Surface

莫博士认为 Amazon ECHO、Google Home 这样的产品,就是未来电脑的雏形

「个人电脑趋于无形」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施乐 PARC 研究中心(就是乔布斯和盖茨「偷」图形界面和鼠标等技术的地方)的首席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早在 1988 年就提出过「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他认为:

• 计算机的目的是帮你完成别的事情(而不是使用计算机本身)。

•最好的计算机是安静、无形的助手。

• 越能按直觉行动的人就越聪明;同样,计算机应该能拓展你的潜意识。

• 科技应当创造宁静。

看看现在的电脑、平板和手机,要么「叮叮叮」消息通知响个不停,要么就是电量不足,哭爹喊娘要你充电……可一点儿也不「宁静」,更像是在不断争夺你注意力、把你的生活搅得支离破碎的淘气宝宝。

莫博士觉得,总有一天我们看现在的电脑,就会像看 1970 年代的古董计算机一样——原来个人电脑还能看起来这么蠢、这么笨、这么老掉牙。

微软 Surface

1970年代北美最畅销的个人电脑之一 Commodore PET

2017 年的我们还没迎来那个「宁静的拐点」,但已经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个人电脑「趋于无形」的足迹。尤其是 Macbook Air 引领着笔记本设计走向「轻薄一体化」。电脑越变越轻、越来越薄,却又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娱乐。

恰巧在莫博士退休的同一周,5月23日微软在上海发布了消费者望眼欲穿的第五代 Surface Pro,补完了「Surface 家族」的族谱。

微软 Surface

第五代 Surface Pro

我在现场见证了这次活动。「Surface 之父」Panos Panay 手持全新的 Surface Pro 亮相,他身后是东方明珠和「注射器三件套」构成的上海浦东陆家嘴绝美的天际线。

微软 Surface

微软 Surface

Panos 充满感情地说:「13年前我第一次来上海时,陆家嘴还只有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13年后,浦东的摩天大楼群让我震惊。这启发了我们 Surface

设计团队。Surface 的历代产品,也像是一次旅程,在不断重新颠覆自己、定义自己。」

有那么一刻,我仿佛能从他的语气里听见当初乔布斯对 Macbook Air 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2017年一家人整整齐齐的「Surface 家族」完整覆盖了新时代消费者对于个人电脑的需要——

Surface Studio 桌面一体机

微软 Surface

巨大的触摸屏同时也是绘图板,结合手写笔和 Dial 转盘硬件,可以让过去的「绘图板」退出历史舞台。这款去年惊艳发布的产品,第一次让人觉得微软在台式一体机上领先了苹果的 iMac,是一款可能让视觉创意人群改换门庭的颠覆性产品。

Surface Laptop 入门笔记本

微软 Surface

面向教育市场的入门级轻薄笔记本。拥有全球最薄的可触摸 13 寸显示屏。键盘采用独家定制的「欧缔兰」Alcantara 材料,舒适亲肤,不会像金属那样摸上去冰冰凉。运行 Windows 10 S 也更为纯净,同样可以流畅运行 Office 软件。

New Surface Pro 二合一平板

微软 Surface

平板、笔记本电脑二合一产品。拥有强悍的性能和极高的便携性。进化到第五代,全新设计的铰链可以压低到 165°,从而变成适合手写笔的「桌面模式」,可以让升级到 4069 级的「全球最细腻、延迟最低」Surface Pen 压感笔充分发挥。

微软 Surface

Surface Book 二合一笔记本

微软 Surface

性能最为强大的 Surface 笔记本,屏幕可拆卸变成平板。2017年升级了配置,可以兼容所有 Surface 家族配件。

在我的现场体验中,每位 Surface 家族成员的设计、工艺、性能和实际使用体验,都已经达到了 2017 年同级产品的最好水平。尤其是 4096 级 Surface Pen 压感笔配合专业手绘软件时,表现出迷人的水墨晕染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可惜即便是全球最低的 20 毫秒笔迹延迟,还是会让人觉得跟传统纸笔略有不同。

微软 Surface

微软 Surface

微软 Surface

微软 Surface

回顾 Surface 五年来的历程,每一代都有扎实的体验进步。

2012年第一代 Surface 平板诞生时,莫博士的评价并不高。他认为微软的这块「亲儿子平板」优点仅限于「能跑 Office,有可选配的全尺寸键盘」。但 Windows RT 限制了性能,应用稀少,售价也没什么优势。

微软 Surface

2012年的第一代 Surface

2013年微软吸取了教训,在新的 Surface Pro 上运行了和桌面电脑同样的 Windows 8 Pro。莫博士还是不为所动:「Surface Pro 就像现在市面上许多企图两者兼顾的产品一样,两方面都不如专一的产品好用。」

微软 Surface

2017年的第五代 Surface Pro

这里的「两者兼顾」,指的就是兼顾平板的轻松便携,与笔记本的强大计算能力和传统可靠的键鼠输入体验。触摸屏的价值在 Surface Studio 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笔记本产品,如 Surface Laptop 和 Surface Book 上,就让人觉得和传统键鼠互相冲突了。微软和 Windows 笔记本阵营目前还没解决好这个问题,而苹果对触摸屏的态度一向是明确的:笔记本就是笔记本。

此后莫博士再没有单独评测过 Surface 产品。

2017 年年中的这次 Surface 家族集体亮相让我感到:在电脑「趋于无形」的伟大征程上,微软 Surface 又迈出了优雅的一步。在彻底消失之前,电脑至少可以更轻、更薄、更美,如同一件家具,摆在你的案头,而不显得笨重呆滞。

微软 Surface

Surface Studio

今天微软做对了,而苹果却没有的一件事是:微软没有因为过度强调轻薄设计,而阉割接口、牺牲性能。苹果的哲学或许一直是「引领消费者」,让他们去体验自己都没想过的产品——但这种霸道的做法并不总是成功的。消费者时常被迫为了眼下的方便而自掏腰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iPhone 7 去掉耳机接口。AirPods 带来的新体验,还远远无法弥补我无数次忘带转接头,而无法用心爱的有线耳机听歌带来的懊恼。

微软 Surface

再比如,新一代 Macbook Pro 过分强调 USB Type-C 这一种接口。莫博士对 13寸带触摸条的新一代 Macbook Pro 的评价,相信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新一代 13 寸 MacBook,哪怕是不带 Touch Bar 的基本款也卖得太贵。这不会让高端用户感到高兴。对于 Mac 电脑的日常用户,那些还在使用 Air 和更旧型号 Pro 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既轻薄,配置又跟得上时代的选择。Touch Bar 有潜力,但不是魔法。电池续航达不到苹果声称的水平。你会忍不住喜欢新键盘。但是如果你是决心要从老一代苹果比如 Air 升级过来,这就是苹果给你的全部了。你要么接受,要么走人。

微软 Surface

新旧 13寸 MBP 左侧的接口对比(图自 SlashGear)

我就是选择「走人」的那群旧 Mac 爱用者。新的 MBP 产品线让我没有升级的欲望,尤其是我还要为了扩展接口和习惯 Touch Bar 付出额外的财力和精力。我目前用得最多的依然是 13 寸 Macbook,而我的下一台主力生产力笔记本,会从 Surface 家族中挑选。莫博士的老话言犹在耳——

电脑这么难用,不是你的错。

相信自己的感觉,谁好用,就买谁。好产品就是好产品,你不欠任何人、任何情怀一部电脑、一部手机。2017年目前为止,Surface 比 Macbook 做的更棒,更接近我想要的电脑。

微软 Surface

莫博士退休了,作为他的忠实读者我当然感到遗憾。每个礼拜像少看了一集精彩的美剧,怅然若失。然而时代总会过去,就像个人电脑不断推陈出新,经典型号的退出,给新产品留下了更大的舞台。

谢谢你,莫博士。

[FIN]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水印注明/公共领域/已获授权。

未经许可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图文信息,作者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力

我要分享:

最新热门游戏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