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  AI领域内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究竟谁更胜一筹?

AI领域内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究竟谁更胜一筹?

时间:2017-08-25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如果说苹果、谷歌、微软是硅谷最性感的公司,想必没人会反对。这三家公司几乎主导了PC端、移动端软硬件的发展潮流。

正因为如此,三家公司每次发布会都会成为全球科技圈的一场饕餮盛宴。即使库克在北京的官方店和开发者聊聊天,都会有谍照流出。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三只以及后面的群狼。所以,三家公司也在暗地里较劲。

财报情况

从本季度最新的财报来看,微软截止3月31日的2017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微软第三财季营收为22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05亿美元;微软第三财季净利润为48.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56亿美元增长27.8%。

谷歌经历拆分、重组后,已不单独公布财报,其母公司Alphabet 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营收247.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 。净利润54.3亿美元,涨幅29%。

三家公司中,苹果的财报最为亮眼。该公司2017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第二财季营收为528.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5.57亿美元增长5%;净利润为110.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16亿美元增长5%。

不过,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仍然延续了之前下降的趋势,达到10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4.86亿美元下滑14%。

手机业务

三家公司都包含手机业务,苹果更是依靠iOS 11系统建立的完整的生态圈。谷歌以起开放的心态,将安卓开源。干掉了塞班等一众手机系统,也带动了国内智能机产业的发展。目前,谷歌已经推送了最新版的Android 8.0系统,不过,国内手机厂商使用的安卓系统版本大部分还停留在4、5、6这几个。

不要以为谷歌只有手机系统,去年10月份,谷歌在美国推出了新款Pixel系列手机。人工智能、云端存储、拍照,iPhone有的,它都有。

AI领域内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究竟谁更胜一筹?(1)

而微软在手机上就显得有些后劲不足,虽然微软在2014年斥资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试图和苹果一样建立软硬件的手机生态,但时隔两年,微软已经对手机业务的员工一减再减。最后一次宣布裁员涉及员工1850名,微软为此支付了2亿美元的员工遣散费。

最新一季的财报显示,微软手机业务的收入,只有500万美元,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不过,作为科技领域的老牌企业,对于新兴技术和潮流仍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可以这么说,业绩上的得失是他们眼下的苟且,新兴技术才是他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每一年,三家公司的发布会就是引领科技潮流的时刻,而今年,就是AI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不是几年才有的技术,它经历了漫长的沉淀,只不过由于任天堂的《口袋妖怪GO》和谷歌的AlphaGo而被世人所熟知。

今年算得上AI技术的爆发年,大多数新产品都在标榜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终于,我们熬过了“大数据年”,迎来了“AI年”。

与国内部分企业依靠AI这一概念吹牛B不一样,苹果、谷歌、微软等企业是真的将它们产品化了。

既然是AI爆发的年份,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这些公司应用AI技术的产品,一次窥探他们在AI领域的布局以及对AI的认知。

AI产品及布局

2017年6月5日,苹果举行了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在这场本应以软件技术为主导的发布会,硬件却结结实实的抢了风头。

不过,硬件也确实性感的很。而且,处处都在体现AI技术的存在。

比如,令人惊艳的苹果音响Apple HomePod,该设备装有7个高频扬声器,通过苹果A8芯片运行。苹果音箱使你可以直接连线苹果语音助理(Siri),要求它播放之声节目(Beats 1 Radio)、播送天气预报、设定计时器或控制你的智能家居平台设备(HomeKit)。

此外,这款音箱还会测算房间空间,智能调节播放。

Siri算是苹果对AI技术最早的探索,当然,是苹果收购的,同时也引发了国内手机的跟风。不过,去年5月份,外媒报道苹果当年收购的Siri团队已基本走光了。大家还在担心Siri会不会成为如同国内手机助手那样的痴线。

现在看来,苹果已经准备把Siri发扬光大了。

不过,苹果的这款智能音箱推出的稍晚一些,谷歌和亚马逊都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蓝牙音箱,而且都配置了语音助手。

亚马逊Echo在智能音箱领域属于开创者,最新推出的Amazon Tap是一款内置有Echo功能的便携式蓝牙音箱,联网、音乐服务、语音助手应有尽有。

比Echo稍晚的Google Home,也是一款出色的智能音箱产品。虽然只支持英文,但却可以正确定位国内的位置,提供天气预报、附近的餐馆等本地信息。

除了热词唤醒,同样支持语音识别。通过语音识别,用户可以通过音箱使用谷歌搜索服务,并通过音箱播放搜索结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自然语言(声音、文字等)识别是比较基础的门槛,因为,只有用户像生活中一样和机器交流,机器才更像人。

不过,说到自然语言的识别,笔者更倾向于微软研发多年的“微软小冰”。她并没有被微软捆绑到某些硬件产品上,而是成为了跨平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微软小冰集合了文献、自然语言分析、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构建了自己的语料库。

但是,和上述几家公司一样,微软也有自己的语音助手“小娜”(Cortana)。这也是微软的第一款语音助手,被微软内置到了最新的win 10系统中。Cortana 可以说是微软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尝试。

手机用户与小娜的智能交互,不是简单地基于存储式的问答,而是对话。它会记录用户的行为和使用习惯,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读取和“学习”包括手机中的文本文件、电子邮件、图片、视频等数据,来理解用户的语义和语境,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说句题外话,Cortana来源于微软热门游戏《光环》中那个有点暗黑的人工智能。

由于其“助手”的定位,微软小冰刚推出的时候是以平台的连接者和助手出现,不幸的是,一代小冰刚刚接入微信公众号平台就遭到了腾讯的封杀,时隔一年才得以常见天日。

相比Siri,小冰更倾向于交流。不过,2017年3月,微软小冰与必应搜索(大冰)合并,成为微软大小冰。这意味着,以往关键词搜索的模式将被自然语言所代替,对于搜索引擎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变革。

当然,这几家企业在AI领域的布局肯定不会仅仅局限在如此的“小打小闹”。很多关乎普通民众衣食住行的领域也成为了他们的试验田,比如汽车、物流。

最新消息显示,一直处在传闻中的苹果智能驾驶项目将要进行路测,而且已经获得了许可。据说,苹果在瑞士的一个与智能驾驶有关的实验室也被曝光了。

同时,智能驾驶也是国内布局人工智能的企业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

而谷歌似乎对于机器人情有独钟,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之前那几个有点呆萌却无比灵敏的智能机器人着实震惊到了观众。

不过,6月9日,Alphabet把Boston Dynamics和Schaft都卖给了软银。或许,谷歌已经完成了他们的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亚马逊,这家本该是电商的企业,搞了一个智能物流,配送中心的机器人名叫Kiva。整个智能物流系统应用了物联网、机器视觉、仓储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 Kiva机器人的正确率达99.99%。

甚至,该系统还能做到“预判发货”:根据大数据预判用户消费行为,在用户下单之前就将商品发货出库,这样大大提升了配送的速度,非常适合畅销商品。

这种恐怖的存在,即使阿里、顺丰、京东都不见得能做到。

人工智能是个好东西,但没有长期的技术积累,靠炒概念是做不成功的。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敢于尝试,其勇气也来源于他们的实力。

科技改变世界,而不是“风口”。

我要分享:

最新热门游戏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