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系统粉 >   IT资讯 >   微软资讯 >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

时间:2019-11-21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转载自:学术头条(ID:SciTouTiao)

本文7714字7图,建议阅读20分钟。

本文为你解读AI顶级人才圈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之处必有纷争!

NO!NO!NO!此处要说的是竞争!

对于科技巨头而言,竞争从未停止过。

前不久,一张“世界AI巨头人才流向图”刷屏整个科技圈,图中显示了AI界众多知名公司之间的人才流动情况,其中百度、微软成为人才流失最严重的两个科技巨头。

反观阿里巴巴则成最大赢家,不但招揽了一众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院的顶级科学家们,还将Facebook、Google、微软、IBM、索尼、亚马逊等众多国外巨头的强将纳入麾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可谓是全球科研人才的“理想国”。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1)

此图发布后,引起了吃瓜群众的一片哗然,有网友戏称: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2)

还有网友说: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3)

不过,细看这张图,其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流动99%是中国人或者是华人,因此更准确地说这是这一张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

而正是这张流向图仿佛正在昭告,在人工智能这场浪潮下,曾经辉煌一时的AI巨头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不过,谁输谁赢,定论尚且太早……

近年来,稀缺使得人工智能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一方面科技巨头们使尽浑身解数抢夺人工智能顶尖人才,如百度的“少帅计划”,阿里巴巴的达摩院、Facebook的FAIR等,手握顶尖AI人才,才有竞争的资本与底气……

另一方面,人才竞争早已从巨头之争上升到国家较量,全球人工智能的研究重地、顶尖院校所在地成为必争之地。Google、微软、Facebook、亚马逊则早已开始在这些“重镇”成立本地化研究中心,广泛吸纳全球人工智能人才。

阿里巴巴成最大赢家

阿里的人工智能一向注重的是赋能行业。2014年,阿里核心AI基础技术的提供者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2016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2017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NASA计划”,要在未来20年为服务20亿人储备核心科技;到了10月,又宣布成立“达摩院”,向全球顶尖人才发出邀请。

可以说,过去五年,阿里在全球人工智能的激烈赛道上悄然跑进了第一梯队。而这些从各处流入阿里的AI大牛们,大多都汇聚到了达摩院,而他们也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冒险与自证。

加入达摩院的科学家们主要可以分成两个派系,一部分主要来自学术届,另一部分则是业界科技巨头。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4)

海外高校→阿里

LihiZelnik-Manor 达摩院以色列机器视觉实验室负责人

2018年11月,以色列理工学院著名计算机视觉科学家LihiZelnik-Manor入职达摩院,作为实验室负责人,Lihi将带领团队推动达摩院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研究,以及新零售、智慧城市等广泛领域的应用结合。

加盟达摩院之前,Lihi教授在以色列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担任副教授,领导该校的计算图像与多媒体实验室。

李飞飞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

2018年5月,世界级数据库系统专家、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李飞飞正式加入阿里达摩院,成为数据库团队负责人,并兼任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研发当中。

作为横跨了学术界、科研界、工业界的“全能型”技术人,高度开放式、互联网化的阿里文化以及天然的数据库圣地成为李飞飞加入阿里的不二理由。

施尧耘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负责人

2017年9月,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终身教授、世界顶级量子科学家施尧耘入职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阿里云量子实验室主任。他在阿里巴巴主要致力于建设一个跨学科的量子研究团队,以实现量子计算颠覆性的潜力。

事实上,施尧耘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阿里巴巴要做的也正是他要做的:让量子计算落地阿里云,成功成为未来量子应用的输出渠道。

马里奥·塞格德 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科学家

2018年初,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职阿里达摩院位于西雅图的阿里云量子实验室(AQL)。

马里奥出生于盛产科学家的国度匈牙利,芝加哥大学博士,研究领域包括量子计算和计算复杂性理论。

施尧耘曾评价马里奥是“天才式解决问题的高手”。这两位顶级科学家在阿里达摩院汇合,一起开展量子算法的研究,将加速推进量子计算从理论到工程落地。

王刚 达摩院智能交通实验室负责人

2017年3月王刚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杰出科学家,负责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发工作。

他此前曾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全球MIT TR35获奖者,在深度学习算法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积累和国际权威。研究领域包括深度学习及其在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上的应用。

司罗 阿里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负责人

2014年司罗结束了 8 年的学术生涯,成为阿里人工智能科学家阵营的一员,他们围绕搭建和创建阿里巴巴自然语言技术平台与体系,创建了阿里巴巴的 NLP 技术平台AliNLP。

此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毕业后,司罗成为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其研究重点包括分布式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多媒体数据处理与挖掘等,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就奖、雅虎、谷歌研究奖等,发表过150余篇学术论文。

漆远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数据技术线负责人

2014年,来自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两个系的终身教授漆远加盟阿里巴巴并组建AI团队,搭建了阿里第一个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

2004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的漆远一直游历在英国和美国的顶级学府和实验室里,安静地做着他理想中的科学家。

漆远擅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曾获得美国科学基金NSF Career奖、拿到微软的牛顿研究突破奖……就是这样顶着硅谷光环,带着情怀回国加盟阿里,漆远对此的解释:回家是为了想成就人生新的高峰。

金榕 达摩院机器智能研究领域负责人

2014年金榕正式加入阿里巴巴,作为iDST的创始人之一,金榕被公认为圈内的顶级“大牛”。加入阿里前,他已经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NIPS、SIGIR等顶级国际会议领域主席,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 Award。他长期致力于统计机器学习,重点关注大数据分析及其在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等领域中的应用。

微软亚洲研究院→阿里

素有中国IT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早已超越了“跨国公司驻中国分部”的意义,旗下超过10位院友在中国最顶尖的科技企业担任高管,20位当选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80余位在创业浪潮中大有所为。从微软走进阿里的又有谁呢?

王坚,此前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2008年以首席架构师身份加盟阿里巴巴,2009年被指派为阿里首席技术官,身居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从那时起,他带领团队开启了中国最早研发云计算的里程。

华先胜,2016年加入iDST的科学家团队,现负责阿里云的视觉计算团队。此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项目研究主管,在北京大学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获选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美国计算机协会ACM2015 年度杰出科学家、MIT TR35 大奖(全球 35 位 35 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人物)等荣誉。

鄢志杰,现为达摩院语音实验室负责人。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团队主管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IEEE高级会员。长期担任语音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及期刊专家评审。研究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语音交互等。

聂再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师从美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席Subbarao Kambhampati教授),现任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语音助手首席科学家,教育部人工智能专家组咨询组专家。曾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首席研究员,负责微软自然语言理解、实体挖掘的研发工作。

微软→阿里

周靖人,达摩院智能计算实验室负责人。前微软研发合伙人,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权威学者。

高杰,达摩院语音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中科院博士,曾任微软STC语音科学家。

谷歌→阿里

闵万里,曾任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2013年,他从谷歌回国加入阿里巴巴。2015年,闵万里开始负责阿里云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参与人工智能ET建设。

闵万里博士毕业后,先后在IBMT.J.Watson、IBM新加坡和谷歌担任研究院,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就在今年6月,“山景博士”闵万里正式告别阿里,创办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聚焦传统产业(制造业、农业、医疗)周边。

俞本权,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研究员。曾任谷歌主任工程师,并完成了YouTube E-Commerce 平台建设、youtube.com/movies的创建、承担Google Analytics的数据和后台系统架构设计,并主导下一代谷歌分析后台的研发。

李名杨,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2014年,李名杨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毕业,博士毕业后李名杨加入谷歌。李名杨博士在谷歌担任Daydream/Tango项目技术主管,主要研究领域是视觉-惯导里程计(VIO)和即时定位与地图重建(SLAM),并在该领域拥有20多篇顶级论文及相关专利。

Facebook→阿里

2019年3月,被称为“AI 架构大神”的80后青年科学家贾扬清告别Facebook,加入阿里达摩院硅谷实验室。贾扬清目前直接领导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事业部,而计算平台事业部同时负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两大平台。

以深度学习框架Caffe作者的身份闻名,贾扬清清华本硕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工作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微软、NEC美国实验室、谷歌大脑,2016年加入Facebook担任研究科学家,曾任Facebook AI架构总监,负责前沿AI平台开发及人工智能研究。

NEC→阿里

蒋国飞,达摩院金融科技研究领域负责人 / 生物识别实验室负责人,蚂蚁金服副总裁。曾任NEC集团副总裁,领导NEC全球研发。

张辉 ,达摩院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担任NEC Labs America部门主管。

IBM→阿里

谭剑 ,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曾任IBM沃森实验室研究员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葛妮瑜,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研究员。布朗大学计算语言学博士,曾任职IBM研究院,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工作。

索尼→阿里

李亮,达摩院生物识别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曾就职于索尼中国研究院。目前负责蚂蚁金服生物识别算法与模型的研发以及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认证体系建设。

亚马逊→阿里

张京桥,达摩院决策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拥有伦斯勒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亚马逊Device部门应用科研资深经理。

任小枫,达摩院视觉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客座教授。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曾担任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负责Amazon Go计算机视觉算法的研发。

富士通→阿里

潘攀,达摩院视觉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拥有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三菱美国研究院和富士通北京研发中心从事视觉技术工作。

从百度出走的AI大牛

作为BAT里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技术起家的百度在很多细分领域,步伐甚至快过西方,却难逃人才流失的魔咒。早在2013年,百度就已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为表重视李彦宏亲任院长。但现实是,或许学院派与大公司难以融合,科学家们来了又走,留给百度“AI黄埔军校”的苦涩名号。

与此同时,从百度自身成长起来的一员员猛将不断出走创业,百度也在经历一次次阵痛。

说到此,又不得提到今年年初的泼水门事件,一句"What's your problem"把李彦宏送上了热搜。那么,这句话也适用于现在的百度,百度到底怎么了?

从百度、微软出走的AI大牛都去哪了?世界华人AI精英流向图的背后(5)

(该图片来自)

百度→Y Combinator

2017年1月陆奇加入百度,成为李彦宏之下的二号人物,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但陆奇的实际工作,主要是在无人驾驶、小度助手等新发展的AI业务上。

梳理陆奇在百度的成绩,有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有关于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但深究的话,陆奇更多是扮演了AI界的精神领袖而非业务领袖。陆奇给百度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百度的市值从600多亿美元增加到近1000亿美元。

无论如何,陆奇与百度的故事都足够精彩。只是,2018年5月,这段精彩故事戛然而止,陆奇正式从百度离职。

2018年8月,陆奇加入美国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担任YC中国创始人兼CEO。如今,陆奇还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兼薪酬委员会主席,负责领导拼多多技术顾问委员会。

百度→Deeplearning.ai

吴恩达是百度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杆大旗。2014年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计划。2017年,吴恩达带着搭载了百度大脑的机器人”小度“,出现在了《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成果推向了大众。

而就在同年4月,吴恩达离开百度,陆续创立了三个人工智能项目:Deeplearning.ai,Landing.ai以及AI Fund,分别从教育、实业和资本层面助推AI的发展。

百度→Aibee

林元庆,曾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主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副总经理;百度研究院院长。2017年10月林元庆离开百度,随后Aibee创立,林元庆加入了AI创业大军,成为百度系出走的AI精英”门徒“之一。

百度→Pony.ai

楼天城,前百度无人车首席架构师,清华大学计算机博士,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的得意门生,编程天才,被吴恩达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者之一“,因实力被编程界称为”楼教主“。曾在谷歌无人车团队工作,2016年被吴恩达拉入百度,成为百度最年轻的T10。

2016年12月,在百度入职半年的楼天城和百度T11级别工程师、百度无人车首席架构师彭军(James Peng)双双离职,联手成立了自动驾驶公司Pony.ai。

彭军也是位大神。他曾在谷歌工作7年,是百度美国研究中心引进了前两位工程师之一,也是百度硅谷自动驾驶团队的早期成员。彭军2012年加入百度,担任主任架构师,在广告、大数据、 云计算多个领域负责架构设计,随后担任百度美国研究中心自动驾驶项目首席架构师。

百度→景驰

王劲,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在百度工作了7年的王劲离职。从百度离职后,王劲创办景驰科技,担任CEO,但百度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王劲及景驰科技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8年2月,迫于百度压力和个人及家庭原因,王劲卸任景驰科技CEO,离开公司。

韩旭,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2017年3月离开百度,后加入景驰科技担任CTO。在王劲卸任景驰科技CEO后,韩旭担任景驰科技CEO。

陈世熹,前百度T9、顶级算法工程师,2017年3月离开百度后加入景驰科技。

百度→蓦然认知

戴帅湘,在百度做了9年自然语言处理。2016年5月4日离职后,带着10个人的技术团队注册了蓦然认知。现为蓦然认知CEO。

洪涛,曾是百度首位高级科学家,2016年5月从百度离职后,担任蓦然认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顾问。

张伟萌,在百度任职6年多,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2016年5月从百度离职后,担任蓦然认知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

百度→地平线机器人→深鉴科技

2013年7月,余凯组建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任院长,余凯任常务副院长,主要进行深度学习、机器人、自动驾驶、人机交互、3D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研究。离职后创建地平线机器人。

单羿,前百度IDL异构计算方向创始成员,2015年作为创始员工加入地平线机器人,2016年合伙创立深鉴科技,担任CTO。

百度→乐视汽车→禾多科技

倪凯,原百度高级科学家,百度”少帅计划“一员,负责百度无人车的技术研发和路测。2016年3月跳槽到乐视,此后再度离职创业,成立无人驾驶公司禾多科技。

百度→Roadstar.ai

佟显乔,曾在百度硅谷团队担任无人车定位和地图组技术组Tech Lead。2017年4月离开百度后,担任ROADSTAR.AI CEO。

衡量,曾在百度自动驾驶项目组(ADU)技术委员会任核心委员,担任Sensing 组经理和Tech Lead。2017年4月离开百度后,担任ROADSTAR.AI CTO。

周光,曾在百度硅谷无人车团队负责标定、感知等方面的工作。2017年4月离开百度后,担任ROADSTAR.AI首席机器人专家。

百度→今日头条

陈雨强,曾在百度凤巢主持架构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的深度学习系统,在今日头条主持设计实现了中国用户量最多的新媒体人工智能推荐系统。现为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研究科学家。

百度→华为→第四范式

戴文渊,曾是百度凤巢系统的负责人,还曾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担任Principal Researcher。2013年离职百度后,加入华为。现为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

胡时伟,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在百度任职期间作为系统架构负责人,主持了百度商业客户运营、凤巢新兴变现、”商业知心“搜索、阿拉丁生态等多个核心系统的架构设计工作。

百度→普英思察←Magic Leap

刘少山 张哲

百度→360→数美科技

唐会军

百度→康夫子

张超

百度→神策

桑文锋

百度→猎豹→猎户星空

贾磊

百度→三角兽

王卓然 开超

百度→赶集网→太一云→拍医拍

吴诗展 杨琼

百度→格灵深瞳

邓亚锋

百度→腾讯

张谭

微软成人才中转站

被誉为AI黄埔的微软的确名副其实,在这些年为百度、阿里、谷歌与腾讯贡献了很多大牛。

业界对于这所伟大机构仰慕而敬重,它不仅为微软一家公司创造价值和收益,更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着整个中国科技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普及。

但另一方面,自2005年第一任院长李开复辞任加入谷歌开始,这座人才摇篮就一直在换血与输出中振荡,于得失之间成就了当下科技界的武林盛世。于微软自身而言,更多的思考应在于如何在错失了互联网末班车后,借其技术储备和积淀继续重拾昔日的辉煌。

微软→海尔

赵峰

微软→Citadel

邓力

微软→联想

芮勇

微软→商汤科技→Momenta

杨帆 曹旭东

微软→旷视科技

孙剑

微软→华为

李航

微软→金山

张宏江

微软→今日头条

马维英

微软→谷歌→创新工场

李开复

微软→谷歌→小米

林斌

微软→欧洲微电子→百度

杨琼

微软→Facebook

何凯明

微软→百度

陆奇 景靓 倪凯 顺嘉雄 开超

微软→格灵深瞳

蔡玲

从以上可以看出,微软曾也是百度AI人才的重要来源,但可惜的是,百度终究只能成为过客。

有人曾这样说,对于大牛来说,他们从来不迷恋大公司的光环,平台只是实现他们职业发展的跳板。或在大神环绕的环境里努力成长,学习核心技术,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大牛;或凭借自身优异的情商智商解决问题,和团队一起创造更多价值,最终成为能带领众人的团队领袖。

所以,不论他们选择了哪里,无非是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成就人生新的高峰!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数据若有不准确之处,请大家留言指正哦!)

— 完 —

关注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THU数据派”及姊妹号“数据派THU”获取更多讲座福利及优质内容。

我要分享:

最新热门游戏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