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系统粉 >   安卓资讯 >   全场景智慧|华为为世界插上的“翅膀”

全场景智慧|华为为世界插上的“翅膀”

时间:2020-07-29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作者 | 张戈 (公众号ID:TechECR)

如果“智慧”只是奢侈品,它无非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科幻电影与实际生活总是存在差距;如果“智慧”被局限在“笼子”里,它无非是实验室里的样板工程,因为单点的智能高地,并无法推动全局的数字化转型;如果“智慧”产业中只是有明星企业,而无产业生态,那它所谓的“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智能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科技产业一直试图解决上述问题。

而华为,在这方面的思考更深入、更前瞻。


人工智能跨越鸿沟

在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深圳站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首提“全场景智慧”,并提出以“全场景智慧深圳”为模板,实现“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构建全场景智慧。”

如何理解“全场景智慧”?

其实,任何数字技术只是在跨越鸿沟后,方能体现应用价值。从支撑系统走向生产系统,从实验室到融入并赋能千行百业,这是数字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其成熟的核心标志。云计算、大数据是如此,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全场景智慧|华为为世界插上的“翅膀”(1)


应用场景没有高低贵贱

话题由此展开。

其实在2018年,华为首次提出“普惠AI”概念时,已将其诠释为“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而在这次智慧深圳的峰会上,华为又将此概念进一步延伸,在“普惠AI”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基础创新、生态协同、技术融合。

确实,应用场景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者说,科技企业的责任就是,将人工智能放出“笼子”,使其不再局限于试验性的应用场景,使人工智能不再是标志身份的“爱马仕”,而是使每个人都能感到舒适的“T恤衫”。

当然,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的价值也将被最大化。从融入千行百业的,到赋能千行百业,“全场景智慧”将融入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各个领域,将大幅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智能升级。


以“人”为中心的智慧

此即为“全场景智慧”的产生背景,问题也由此而来。

产业趋势已是众所周知,但此前尚没有科技企业,敢于提出“全场景智慧”。原因即在于,AI算力昂贵、技术门槛高、人才缺乏等,始终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应用场景的创新、应用思维的转变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由此,分析华为对“全场景智慧”的定义。其实,所谓“全场景智慧”,即在应用场景层面没有“定语”,但在应用实现层面,确实有前提关键要素:即“1个中心,4大发展”——以“人”为中心,加强发展基础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使之普惠、重视融合技术融合带来的裂变效应。

具体解释。其实,以“人”为中心颇为体现数字化转型的精髓。

此前,以“流程”为中心是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但其应用价值已经触及“天花板”。也就是说,“流程”的固化沉淀,虽是强化了“管理”,可也忽视了个人应用体验,压制了个人的创造价值。

与此不同,以“人”为中心则是行业数字转型的典型特征。

在此原则下,机场将以乘客为中心;交通将以车辆为中心;医院将以患者为中心。此外,智慧工厂、智慧水务等应用,看似与“人”无关,但将场景颗粒度不断细化,其应用内核也是人与机器、人与环境的联接协同。


“4大发展”环环相扣

继续分析“4大发展”,此4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其中,前两个“发展”,可总结为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即基础创新是衡量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基础创新的突破将能够带动城市的产业发展。只有发展政府、企业、个人协同的智慧产业生态,才能支撑起城市未来的长久发展。

当然,此城市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人工智能、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后两个“发展”的价值。人工智能是实现全场景智慧的核心关键技术,而“普惠AI”将是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了的普惠AI,人工智能才能够在城市中繁荣发展。

此外,数字化时代也不是单一技术发展的时代,而是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的时代。只有重视融合技术的发展,才能为全场景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极大的加速度。


“全场景智慧”之城

上述即为“全场景智慧”的理论基础,深圳则正在成为此概念的最佳实践。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都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而现在的“全场景智慧”,又重新诠释了“深圳速度”的深度和宽度。在一系列应用实践中,“全场景智慧”正在融入深圳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各个领域,正在覆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举例说明,深圳机场已经被称为“未来机场”,在此“刷脸”即可快速通关,飞机靠远机位的几率也越来越少;深圳的智慧水务,则被定位为一网全感知“智慧环水”,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感知、事件告警和和趋势展示。

不仅如此,南方电网的运维人员基本不再需要“爬塔走线”,通过部署输电线无人智能巡检方案,检测效率提升5倍以上。

“过去是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是灯看车,读车数放行。”深圳的交通不仅有“最强大脑”,还明亮了最聪明的“眼睛”,通过植入AI视频识别技术,全市路口因此平均车速提升25%。

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基地也实现了以人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通过部署基于Atlas 300+工控机的智能质检方案,质检准确率由95%提升至99%,部分工序的精度甚至可以达到100%。

当然,这只是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外在表象,不惑之年的深圳,已经展现出其底蕴。因为这是一座极其重视科学基础研究,极其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华为与南山区共建鲲鹏产业基地,与福田区共建了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这既是深圳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的表现,也是深圳新产业生态发展的基础。

此外,深圳也正在将智能释放,“跑步”智慧化发展。

华为与鹏城实验室共建鹏城云脑Ⅱ一期,将正式开启千P级AI集群应用。华为Atlas 900 AI集群作为鹏城云脑Ⅱ的底座,为鹏城云脑Ⅱ注入澎湃算力,支撑AI领域诸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类基础性研究与探索。未来不仅用于科研院所的AI基础性研究,同时也把这些算力开放给企业研究人员。

由此可见,基础创新的深度将决定全场景“智慧深圳”的高度;产业生态协同将决定全场景“智慧深圳”的宽度。而通过在“全场景智慧”的实践,深圳的城市治理正在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感知与预测;深圳的公共服务正在从单一服务模式,走向差异化服务模式,从固定地点服务走向随时随地的服务,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而深圳的企业也正在借助智能的手段,极大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智能升级。


【TechECR】关注科技企业生态体系建设,这里有思考、有观点;有点头咂嘴,也有会心一笑。创始人:张戈,曾任《商业伙伴》、《电脑商报》副总编,不码字,不写稿子、只输出有质感的文章。以生态合作为视角,研究IT产业18年,常年保持对ICT企业、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频度采访。同名专栏现已入驻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合作联系:zg777zg@sina.com

目前已同步入驻:百家号、头条号、一点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我要分享:

编辑推荐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版权声明 最新发布内容 网站导航